星期二, 11月 15, 2011

石鏡泉:三人行必有我師

some good insights....

1) read the data carefully
2) why great men looks things always different
3) how to do economic analysis from the ground 

logo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投資理財
 

三人行必有我師

撰文: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欄名:經濟與投資

  這幾年來寫文章,有三個人對我的影響很大,因我向他們偷了師。這個三人是姚景順、陶冬和蒙代爾,排名是跟我偷師的次序。至於他們肯不肯認我為徒,不理了。

蹲點調研始能見微知著

  前幾年,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順來港,跟我一塊出席個講座。由於當時豬肉價格飛漲,國內通脹亦拉得很烈,人人都很擔心。我私底下就問他,怎解決這個豬肉價漲問題。他說,已經沒有了,國務院現正擔心豬肉價跌。怎麼?傳媒講漲,國務院擔心跌?他謂,為了了解豬肉價問題,他和一班同事曾到豬農處蹲點(即調研),學習養豬之道,知悉母豬懷孕三個月始誕下小豬,養八個月就達到240斤,豬農便要賣豬,因為豬再重便只長肥肉,會使售價跌,故中國的豬肉價周期是11個月左右,只要政府政策做對,豬肉價貴不到一年便要下來。果然之後豬肉價由二十元一斤跌回至十元一斤,以致八元一斤。歷來都是穀賤傷農,穀貴傷民。豬肉價亦如是,肉價太平又會引發下一輪的不養豬,從而使豬肉價又出現貴的周期。以今時豬肉價開始降計,到2012年底2013年初,豬肉又應漲價了,除非中央另出政策以穩定豬肉供應。

  當然那次我們還談了很多豬問題,包括豬瘟、凍肉、儲備豬等。今時講不了。姚景順使我認識到,看經濟問題是不能光看表面數字,而是要看影響數字的因素,掌握好豬周期,始可知豬肉升跌的時間,對預測中國CPI的上升與回落幫助大。

  有年跟瑞信的陶冬做講座。不少經濟家講的數據都以政府公布數據為主,但他那次用的數據都是他一手一腳到地方取回來。你可以謂是片面,但如果你相信中國經濟的活力,是在中小企的話,則這些中小企業的表現,就是以影響未來中國經濟。我們買股一直只知買大,買國企,但國務院就很重視中小企,所以近日的銀行貸款也向中小企傾斜。但為甚麼陶冬在幾年前超前地看到這問題?關鍵可能在一個,蹲點。

  數年前認識了歐元之父蒙代爾,第一次跟他見面前,讀了他六本譯本、近幾年演講的講稿。嘩,跟大師見面,梗要惡補,以免被人問到口啞啞,但做齊功課後,一樣幾乎口啞,因為他不是跟你談SDR,而是問你這些區的屋是哪些人住,屋價如何,捱得起嗎?中國幾時有麵條?香港的通脹率為何?GDP增長為何?都是些很民生的問題,經濟就是民生,如果將民生問題不理,光是談空泛的大數據又怎會妥?

  他們三個人都告訴我,同一個信息,就是看經濟數據要看細的,不要光看Headline數據。例如看美國的就業數據,不要光看職位增長有幾多便是,還要看為甚麼這個產業環節請人,這個產業環節炒友,是否已完了,還是剛開始。一計下來,就可以知道究竟其經濟走向應為何,一個例子是今年八月的美國就業報告。

  當日公布的職位是零增長,大家討論得揚揚沸沸,認為是美國經濟雙底衰退之兆。筆者有懷疑,認為當月美國職位不是零增長,到今時經濟定後的8月職位增長逾15萬個。零與15萬,都是正確的報道,但作為經濟分析,我們不能只作報道,這是財經報章和大眾傳媒之別。

  當日筆者認為職位不會是零增長的原因是︰

  凡統計數字,都有個截數日。統計8月就業數據的截數日為何日?是8月18日,以當日截數,8月(其實應是7月下半月加8月上半月)的政府職位是減17萬個,私人企業職位是增17萬個,兩者相抵就是零增長。不過在8月18日之後就業市場發展情況是會影響9月的數據,如8月下半月的就業市場發展情況不樂觀,則9月初的就業數據亦不會好。8月18日之後的美國就業數據發展勢頭為何?

  ①有家通訊公司有4.5萬工人罷工,在8月18日之後復工,這個並沒有計入8月就業數據內。

  ②傳統上美國8、9月的就業數據是十分吊詭的,其原因有多項︰

  (a)有部分工廠放暑假,工廠要維修,因此傳統上這些公司會停止招聘,連臨時工都沒有了。

  (b)8月是學校暑假,傳統上美國的教師在該月都「失業」,校巴司機、學校飯堂的員工都「失業」,故期內的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會攀升。到勞動節(9月5日)後,美國學校會復課,教師不再「失業」,校巴司機、學校飯堂員工都不「失業」,故在9月首二星期的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以及持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都會跌。

  另一個使投資者考慮的因素是,8月份美國的汽車銷售不弱,應這樣講,通用、福特、佳士拿的美國土炮銷情不弱,豐田銷售就差勁,原因是3.11使到豐田不夠車產量,市場都被美國三大車廠搶去,通用銷量勁升三成,是為之冠,亦使到通用的可售車存量由117天跌至105天,理論上通用汽車是要加班加點去補充存貨者。由於汽車業會帶動30多個行業,故美國汽車廠一加班,總會對美國就業人數有幫助。

美經濟未必如預期般差

  除此之外,筆者還對美國下半年經濟並不悲觀,原因︰

  ⑴通用汽車公司的舊員工是每小時工薪連福利達78美元/小時,但新的員工只拿此數的一半,是因為舊通用執笠了,新通用跟工會有個新妥協。

  ⑵BMW在田納西州建了間廠建BMW外銷,原因是當地工資連福利,每小時只27美元。BMW是環球性企業,他們定計過數,知道這個27美元一小時的工資連福利,必定已達世界性的競爭水平,才肯在當地建廠。

  ⑶汽車工業是個連鎖性工業,可以帶動三十多個行業,一業榮三十多業榮。

  所以這個大前提下,筆者認為美國的製造業已然企穩,工人有工開便有消費,可以預期就算消費者信心指數當時不佳,也沒問題,最主要是看實際零售數據是否好。幾個月之後,失業率應回下,而消費者信心將好,因為信心有時不是超前,而是滯後的數據。

  上個月UPS預計在聖誕節期間,送貨量會增2.8%。這又是具體的民間經濟活動反映,所以種種加上來,美國第三、四季的GDP增長未必會如市場估得那麼悲觀,故美股造好是有因有由,不是光炒上去,沒有業績支持的價升是炒,但有業績支持價升就是實實在在的升了。

  這並不表示美國經濟就此可以踏入常軌,因為美國的製造業仍有很大的不濟,最大的不濟是今時的青年人不想入製造業,個個想做金融業、做電腦、做創意工業。這不是不好,但美國能有這麼多職位給這些青年嗎?沒有,所以美國的製造業仍是半生熟而已!不會太壞亦不會太好。

  到下周,市場的焦點將在美國國會小組的削赤方案。他們能削多少赤,此即又要削幾多個政府職位。那時就算私人部門有職位增長,怕也獨木難支,那時美國職位進入另個負增長潮又是另碼事了。

  總之一句,今時不要看頭條,要看細字,才可知悉經濟真相。


--

thanks & Regards

kahung
likahung@gmail.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