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back this columnist comment, it is quite true today.
31/05/2011 14:56
《財經天下-陶冬》不買樓了
《財經天下》當滙豐銀行將按揭利率上調至H+2%,筆者便意識到香港樓市在本周期的分水嶺已隱然若現。這不代表今後房價再無升值空間,不過風險回報比的天秤已經向另一方向傾斜。
筆者自2009年起,便大聲呼籲買樓,因為香港的銀行體系並未受到金融海嘯的重創,卻沾了聯儲量化寬鬆政策之光。中國經濟亮麗,流動性過剩。今天筆者則認為除非需要結婚,投資性買樓的安全窗口已大致關閉。
*投資性買樓安全窗口已關*
你可曾知道,香港的外幣貸款以60%以上的速度增加著?中國實施宏觀調控,流動性驟緊,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令內地企業在港申請外幣貸款個案大幅上升。這些貸款的主體和使用地與香港無關,一般港人亦感受不到,卻直接影響著香港金融體系內的流動性和銀行的存貸比。由於貸款渠道多了,銀行便無需在本土按揭這條華容道上拼死減價搶客,於是,Hibor按揭的折扣便迅速縮減,實際利率上升。
簡單而言,在貸款需求上,香港與美國出現了分歧。其結果是在政策利率不變的情況下,香港的商業貸款利率自行上漲。當Hibor按揭升至加2%時,Hibor按揭與Prime按揭的借貸成本大致看齊,銀行會逐步減少同業拆息下的新造貸款。在此之後,筆者甚至不排除P-x%中的x%折扣也會下降。其背後折射著中國中小企業、開發商資金短缺、香港銀行願意借錢這一事實。
從租金成本與按揭成本的比較看,目前買樓仍然比較劃算。不過供樓是長期的財務承諾,如果按揭利率中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升150-200基點,租樓便顯得更便宜、更安全。與1997年時相比,香港整體社會在物業上的槓桿比率並不高,供樓負擔不過44-46%,這就決定了當年跳水式房價暴跌重現的可能性不高。而且,按揭成本上漲了,儲蓄利率並未上調。
在通貨膨脹節節上升之時,還會有銀行儲蓄進入樓市(相信速度已經放緩),也使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仍有上升的衝動。
*利率上升方向肯定*
但是,全球範圍內流動性回收已經啟動,利率上升只會有力度之爭,方向是肯定的。對於香港樓市,重要的不是聯儲何時加息,而是市場的加息預期何時升溫。加上中國經濟通脹高燒不退,增長風險隱現,資金流出香港的風險已不容低估。流動性見頂,利率見底,這個大趨勢是無庸置疑的(除非美國經濟再次探底)。
在政策退出之外,筆者還擔心市場上爆出「黑天鵝」事件,歐洲債務危機,美國地方債困境、新興市場泡沫、中國房價下跌、美元轉向等均存在重大的風險,在今後12個月內其中一至兩項爆煲並非小概率事件,由此隨時可能觸發突然而強烈的資金去槓桿。
支持香港樓價的一大利好因素,是北水南下源源不斷,中國資金買房意欲旺盛。在經濟環境、勞工環境變化後,中國已經出現第三次移民潮,香港的法治社會、基礎設施與相近的人文環境,令本港始終是內地資金轉移的首選。內地房市限購令,也將熱錢擠向香港尋求投機機會。
房市與股市不同,它的周期性起伏更加鮮明,更受外圍環境的影響,資金成本與槓桿水平對市場價格更是主導性因素。順周期操作很容易,在房市上試圖逆市賺錢則遠比在股市逆市中買好股賺錢更難。
在一個瘋狂的牛市中預言頂部到來的確切時間,往往不得要領,因為市場本身已變得不理性。不過牛市尾聲時,資產價格雞犬升天卻是共通的征兆。筆者無從預言香港房市在今後幾個月會不會還有一輪升浪,不過相信三年後的房價一定低過今日。大浪淘沙,讓資產在市場洗禮中顯出優劣吧。
《陶冬》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習近平真係怕左特朗普?】
7 個月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